新冠肺炎(COVID-19)
新冠肺炎Covid-19 衛教知識
一、 已知宿主
除人類外,其他的動物宿主包括蝙蝠最大宗 、豬、牛、火雞、貓、狗、雪貂等 並有零星的跨物種傳播報告。
二、 傳播途徑
以直接接觸帶有病毒的分泌物或飛沫傳染為主。
三、 潛伏期與可傳染期
依據世界衛生組織公告,感染至發病之潛伏期為1至14天(多數為5至6天)。確診病人發病前3天即可能具傳染力。另,確診病人發病後呼吸道病毒持續排出(viral shedding)期間仍無法正確得知,國內經驗與國際文獻得知,確診病人上呼吸道檢體可持續檢測陽性平均達兩週以上,且下呼吸道檢體檢出病毒的時間可能更久。
四、 臨床表現&嚴重程度
目前已知臨床表現包含發燒、乾咳、倦怠,約1/3有呼吸急促。其他症狀包括肌肉痛、頭痛、喉嚨痛、腹瀉等,另有部分個案出現嗅覺或味覺喪失(或異常)等。依據目前資訊,患者多數能康復,少數嚴重時將進展至嚴重肺炎、呼吸道窘迫症候群或多重器官衰竭、休克等,也會死亡。死亡個案多具有潛在病史,如糖尿病、慢性肝病、腎功能不全、心血管疾病等。
五、診斷與治療
冠狀病毒目前以PCR檢驗首選,也可採行免疫螢光抗原染色法。目前無特定治療方式,多採支持性療法。
六、預防方法
目前有疫苗可預防,但也應避免接觸到疑似個案的分泌物,也預防其飛沫傳染,方法如下:
1. 關注並配合中央疫情中心最新公告防疫政策;
2. 維持手部衛生習慣(尤其飯前與如廁後)、手部不清潔時不觸碰眼口鼻;
3. 避免出入人潮擁擠、空氣不流通的公共場所,並維持社交距離(室外1公尺,室內1.5公尺)或佩戴口罩;
4. 搭乘交通工具遵守佩戴口罩與相關防疫措施;
5. 減少探病與非緊急醫療需求而前往醫院;
6. 居家檢疫、居家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者,請遵守相關規範;
7. 身體不適時請停止上班上課,先留在家中觀察、休息,需要時請主動聯繫衛生單位與校安中心(06-3010000),就醫時請說明旅遊史、接觸史、職業以及周遭家人同事等是否有群聚情形 (以上資料摘自疾管署網站)